編者按:
2月7日,新華財經刊發了題為《天津:開發“城市礦山” 激活綠色潛能》的文章,報道天津布局發展循環經濟,以新央企中國資源循環集團落戶為契機,綠色發展駛入“快車道”。在這場綠色變革中,榮程集團積極響應號召,以實際行動踐行環保責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為行業探索資源循環利用的典范。
當前,我國正開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強回收循環利用能力建設是“兩新”政策部署的重要內容。天津坐擁以循環經濟為主要特點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循環經濟基礎良好,以新央企中國資源循環集團落戶為契機,綠色發展駛入“快車道”。
消費品加速煥新 循環經濟發展提速
2024年9月,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天津市加力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實施方案》,安排24.8億元規模的補貼資金,支持汽車、家電、家居、電動自行車等領域的消費品以舊換新。
幾個月來,各大商超中,消費者熱情高漲,家電訂單接踵而至;汽車4S店內,看車購車者絡繹不絕,銷售持續火熱。據天津市商務局統計,2024年,天津累計向消費者發放以舊換新補貼資金26.8億元,促進汽車消費12.5萬輛、家電消費67.8萬臺、家居產品消費8.6萬件、電動自行車消費1.5萬輛,直接拉動消費201.2億元。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深入實施,在促進新產品消費的同時,也間接推動了廢舊家電、汽車回收利用產業的發展。
從事舊家電回收業務30多年的于先生說,往年秋冬季是家電回收業務淡季,但受“兩新”政策影響,2024年9月至今,回收業務持續繁忙,平均每天能回收各類舊家電50余件,最高可達70余件。
于先生表示,他所回收的舊家電會定期送至位于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TCL奧博(天津)環保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CL奧博”),這是一家專業從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與處理的企業。在TCL奧博的拆解車間,一臺臺廢舊電視機被拆解成顯示屏、電路板、金屬框架等多個部分,這些部件中的塑料和金屬就可以成為許多新產品的原材料。
“TCL奧博是總部設立的循環產業基地,政策驅動下,我們的處理能力從2023年的280萬臺提升到每年500萬臺,通過以舊換新促進產業煥新。”該公司總經理朱福蓀說。
據了解,TCL奧博年家電回收處理量占整個天津地區的70%,占京津冀地區的30%。為了提升產品附加值,企業投產了PCR塑料項目,升級原有拆解設備,并與蘇寧、京東等企業開展合作,拓寬回收渠道。
TCL奧博所在的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第一家以循環經濟產業為主導的國家級經開區、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 匯聚了TCL、格林美、新能、中南等行業龍頭企業,形成了廢舊機電、廢棄電器電子、報廢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產業集群。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子牙經開區更加繁忙了,每天進出的車輛都多了許多。”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姜嶺說,循環產業鏈條很長,從舊家電、汽車報廢,到回收市場,到拆解至原材料,到資源再利用、再制造,如今正在子牙經開區形成閉環,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傳統產業探索“循環之路”
當前,除了專業化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在探索廢舊資源的“循環利用”。
在一些傳統鋼鐵企業,生產廢水不斷實現回收利用,城市污水與收集的雨水也作為生產的水源,“不浪費一滴水”的目標,讓傳統企業發生“綠色轉變”;在一些汽車制造企業,綠色制造與智能制造已經成為鮮明標簽;在一些電力公司,廢舊電力設備被拆解為銅、鋁、塑料等多種再生資源……
位于天津市津南區的榮程鋼鐵集團以先進的綠色生產技術走在行業前列。綠樹成蔭的花園式工廠,清潔高效的節能環保設施,平穩運行的氫能運輸示范應用場景……廠區內清新的空氣和清朗的環境展示著這座傳統鋼企的轉型成果。
憑借高效的水循環系統和先進的凈化技術,榮程鋼鐵努力克服鋼鐵企業高能耗、高排放的固有特點,將水耗降到行業最低。“我們把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和廢水進行回收再利用,不僅節約了資源,還減少了污染。”榮程鋼鐵集團黨委書記柴樹滿說。
不僅如此,2024年,榮程光伏綠電水電解制加氫一體化項目建成投運。項目采用漁光互補水面光伏發電作為電源供給、城市污水處理后中水作為水源,產出綠氫供應氫能重卡使用,副產品氧氣應用于鋼鐵生產。目前,榮程鋼鐵清潔運輸比例保持在80%以上。
位于中新天津生態城的一汽豐田新能源分公司,各廠房、辦公樓屋頂上已被光伏板密集覆蓋。據介紹,該公司光伏裝機容量達34兆瓦,不僅滿足了企業生產的大部分電力需求,每年還可減少碳排放2.5萬噸。
2024年,一汽豐田新能源工廠與國網(天津)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攜手簽署長期綠電全部替代火電合作協議,工廠年綠電使用量將達1億度,成為天津市首個100%全綠電整車工廠。同時,通過智能化能源管理平臺構建、數據并網共享、能源數據AI分析等數字化轉型工作,能源使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天津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化統籌施策、工程治理、科技賦能,實施煤電機組升級和傳統高耗能產業綠色化改造,推動移動源綜合治理,持續開展綠電碳排放核減,建成16個幸福河湖,加強固體廢物綜合治理等。
專家認為,循環經濟正在從過去的以回收生意為主,發展為具有高科技、高質量屬性的新產業,各行業“循環之路”愈加寬廣。
新平臺加速布局大市場
2024年10月18日,中國資源循環集團在中新天津生態城掛牌成立,這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后新組建的中央企業,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的一支新生力量。
2024年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指出,“廢鋼鐵、廢銅、廢鋁、廢鉛、廢鋅、廢紙、廢塑料、廢橡膠、廢玻璃等主要再生資源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年產值達到5萬億元。”《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也指出,“2023年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3.36億輛,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主要品類家電保有量超過30億臺。”
面對數量龐大的再生資源,如何回收好、利用好成為關鍵。業內人士分析,我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自掛牌成立后,中國資源循環集團不僅啟動首次招聘工作,還迅速與多家企業展開合作洽談,旨在打造一個全國性的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將加快循環利用產業布局,既在廢鋼鐵、廢電子電器、廢有色金屬、廢紡織品、廢塑料等傳統領域重點布局,又緊跟‘新三樣’發展步伐,在廢舊動力電池、退役新能源器件、報廢機動車拆解等新領域加快布局,推動廢舊物資精細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保障國家戰略性資源安全。”中國資源循環集團董事長劉宇說。
業內普遍認為,這家新央企的成立,將匯聚多家重量級央企的循環利用業務,形成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憑借突出的科技創新能力,該集團作為“領頭羊”有望帶動整個行業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推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的形成。
“以新央企為代表的循環企業,正在努力為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集成電路等新興行業解決‘后顧之憂’,并培育發展新動能。”南開大學循環經濟與低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軍鋒說。
|英文摘要|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