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是第十三屆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在津舉辦的第二天,榮程集團時代記憶園區分會場——“五洲藝來 看見非遺”非遺市集,開展非遺文化推廣活動,為參觀者營造沉浸式感受體驗,感受非遺的文化魅力,讓千年之美走進生活。步入展廳,映入眼簾的是氣勢遼闊超凡的《千里江山圖》畫卷,青綠山水,宋風雅韻,穿越千年,自此引領參觀者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走進非遺,開啟上下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美的旅程。
“一筆一墨一丹青,一紙一字一發明”,市集現場,活版印刷體驗區人氣爆棚。活版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發明的,延續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參觀者在體驗區不斷努力嘗試,一幅幅飄散著濃濃墨香的天津市地標最終躍然紙上,看著自己的作品,大家臉上也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心里滿滿的成就感。領略活字印刷術的獨特魅力,感受中國智慧,更激發了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大漆/水拓畫、葫蘆燙畫、“風箏魏”風箏、內畫鼻煙壺、鋸瓷、工藝毛猴、巧妹紅妝繩藝、水書、紀氏糖畫······市集現場,匠人們或低頭專注手中活計,或耐心解答參觀者提出的問題,人流喧囂熙攘,他們自成一派寧靜。傳承不只是接力,它更像一個人的馬拉松,蘇軾說:“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每個非遺匠人的胸中都有屬于自己的那片竹林,心懷人間事,手下千般情。非遺手藝人守護的是孤獨,也是勇氣,這份力量的來源正是胸懷的虛谷和初心,他們留住的是中國精神,傳遞的是華夏文化。非遺市集上,著名古琴演奏家、作曲家雅各布·查爾斯教授還為大家獻上自作古琴曲《LAN》、《思考荒謬的淡墨》、《鬧海》等,引來參觀者們駐足聆聽。查爾斯教授說,“我曾在福建泉州學習南音音樂,在新疆烏魯木齊學習維吾爾木卡姆旋律,在中國各地旅行讓我見識到了中國多樣的音樂傳統。古琴發出的聲音與西方古典音樂中的聲音非常不同,要理解這種古老樂器背后的美和美學,需要相當的耐心。”他希望能夠普及古琴這一中國傳統樂器,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的迷人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