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鋼軋廠作業區,警報聲不時響起——這可不是有事故發生,而是榮程鋼鐵集團天車工技能比武正在激烈進行。24名天車“尖兵”參加了本次比武,他們每個人需要在5分鐘內,操控載重32噸的天車完成一場融合力量與精度的“鋼鐵芭蕾”。
游走毫厘,功夫全在平常時
比賽現場,十余根直徑不到1厘米的鋼筋垂直矗立,彼此間距僅50厘米,構成一小片“鋼筋叢林”。選手需要在離地10余米的操作室內操控天車,使直徑35厘米的吊物在鋼筋中沿規定路線精準穿行。
“碰桿,扣5分!”裁判團隊目光如炬地追蹤著天車吊鉤的每個細微動作,手中的評分表記錄著每一次操作偏差。
“這比實際生產標準更嚴苛。”來自煉鋼廠的天車工李永喜在“待考”時坦言,“但我們都知道,干天車這一行,手上差一毫、錯一步,都可能出大事!特別是吊運上千攝氏度的鋼水包時。安全,是我們不可逾越的生命線。”
終于輪到李永喜時,在天車操作室內,只見他眉頭微蹙,俯視作業區域,雙手如演奏般在操縱桿上精準躍動,行云流水地完成每一個繞桿、定位動作。“這份活兒,光靠眼睛可不夠,特別是比賽既考‘精’,還重視‘快’,要精準而高效。”賽后摘下安全帽的李永喜說,汗珠順著他的發梢滾落,在陽光下折射出晶瑩的光芒,“有壓力是肯定的,但二十多年的手感,早就刻在肌肉記憶里了。”
天車女工,颯爽英姿展風采
來自軋鋼廠的主軋天車工王靜是當天下午唯二的女選手之一,在眾多參賽選手中可謂萬綠叢中一點“紅”。在不足兩平方米的操作室內,她全神貫注地操控著天車,動作輕盈而精準。
根據規則,穿過“鋼筋叢林”后,選手還需面對6根特殊設計的立桿——頂端設有帶幾厘米缺口的矩形框架,要求吊物穿越框架的同時,吊繩必須準確通過缺口且不觸碰立桿,最終將吊物穩穩落入地面紅圈。
十年崗位堅守練就了王靜過硬的技能,此刻,天車仿佛是她手臂的延伸。王靜自信地說:“女性體力可能稍遜于男性,但女性操作者更善于把握細節,這正是我們的優勢。”對于這次高標準的技術比武,她視之為難得的提升機會。
事實上,在榮程鋼鐵的天車班組里,像王靜這樣的女性技術骨干不在少數。這支“鋼鐵娘子軍”用實力證明,女性同樣能撐起半邊天。
青年領航,技術管理雙肩扛
比武現場還有另一個特別的身影——來自軋鋼廠大棒車間的程葉鑫。這位2018年大學畢業加入榮程鋼鐵的年輕人,經過6年扎實歷練,去年成功競聘棒材作業區天車丁班班長,成為軋鋼廠最年輕的班組長。
“作為班長,管理職責雖然重要,但天車操作的本職技能更不能丟。”程葉鑫表示,“只有自身技術過硬,才能真正帶領好團隊。”盡管現在很少需要親自操作,他仍堅持定期上車練習,保持技術水平。
在比武中,程葉鑫展現出嫻熟的操作技能。“比賽規則既是挑戰,也是提升的機會。”他說,“我會繼續加強學習,不斷提升專業能力。”作為年輕骨干,程葉鑫正以扎實的技術功底和管理潛力,為團隊建設注入新的活力。